河北海伟电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伟电子”)即将上市,二哥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容器薄膜制造商。新股根据港交所11月3日披露的解读信息,公司通过主板上市聆讯,海伟主承销商为中金公司。电产海伟电子成立于2006年,格承专注于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的压电欲扩生产,这些产品是容器薄膜电容器的关键组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薄膜新能源电力系统、制造工业设备和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赴港

根据灼识咨询,募资预计到2024年,二哥海伟电子将在中国电容器薄膜市场中占据14.2%的新股份额,排名第二。解读公司计划通过此次募资扩大产能、提升研发能力和增强市场营销,以提升竞争力。

随着电容器基膜市场需求增长,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4.62万吨增至2024年的11.3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9.7%。新能源汽车将是主要的增长动力,单车对薄膜电容器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海伟电子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独立设计和开发生产线的能力,使生产交付期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与比亚迪等知名客户形成了深度绑定关系,这种股东与客户的双重结构为公司提供了收入的稳定性。

尽管海伟电子具备多重优势,其经营仍面临盈利稳定性不足、依赖少数供应商和核心产品产能饱和等挑战。招股书显示,海伟电子的收入从2022年的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21亿元,但核心产品的均价在价格压力下下降,预计2024年电容器基膜均价将降至2.89万元/吨。这导致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1.5%,尽管2024年有小幅回升,仍未恢复到2022年水平。

公司现金流面临压力,2022-2024年净流入和流出波动较大,贸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同行业平均水平较长。这显示出海伟电子的产业链话语权仍不足,需改善资金回笼能力。

在供应链方面,海伟电子对进口原材料的高度依赖构成风险。关键材料电工级聚丙烯的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了其毛利率,主要由海外企业控制。同时,公司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依赖较高,对定价能力构成压力。

能力扩张方面,海伟电子产能利用率已达到高度,未来主要战略是提升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此次上市募资计划用于建设新生产厂房和生产线,若成功,可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并优化生产效率。

此外,海伟电子计划加大技术研发,特别是在电容器薄膜超薄化方向的投资,以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公司还需减少对进口材料的依赖,通过与国内化工企业的合作来推动原材料国产化替代。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发展,薄膜电容器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海伟电子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及竞争对手的追赶仍可能给公司带来产能过剩的风险。

总体来看,海伟电子的技术与客户资源构成了其核心竞争力,但面临的行业竞争加剧与供应链问题可能制约其持续增长。此次上市将为公司提供资本支持,如果能顺利实现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海伟电子有望在行业中占得先机。投资者应关注公司在原材料替代、应收账款回收及新产能释放方面的进展,以理性评估其成长潜力与风险。